首页 新闻资讯 干货文章

王石,要做一块有“棱角”的石头。

来源:辉达 作者:辉达 日期:2019-09-25 12:00:00

当被问起“地产界很成功的一个人”是谁?我们会不自觉的想到王石,但拥有多重身份的他,却很难用一个标签来定义。已过耳顺之年的他,曾历经辉煌,也曾饱受争议。

  即使王石与万科的发展历经转折,但他依然以一个登山者的身份,以自己的方式征服险峰。告别万科后,他也不曾停下攀登的步伐,慈善家又成为新的代名词。有人称他为“公益领袖”,但对于68岁的王石来说,前方的道路还很长,一切才刚刚开始。

  1.不甘于看得见未来的生活,坚持改变

  在十几岁的年龄,王石便开始憧憬未来的生活。小时候,喜欢看福尔摩斯,他想当一名侦探;后来无意中读到《海底两万里》、《八十天环游世界》,他又想当探险家。

  而实际上,他当过兵,当过工人,当过工程师,当过机关干部,就这样到了32岁。

  那时,王石曾在一个看似前途无量的岗位任职,但是他却透过这份工作看到了自己的另一番风景——人生的最终会走到哪里去。他会思索今后的生活,甚至于追悼会怎么开:想象着自己躺在那里,朋友们是怎么来向他鞠躬、奏响哀乐。

  然而,王石却不甘于这种一眼望到头的生活,也正是这份不甘心,1983年,他远赴深圳,只为寻梦。深耕此地20年,他带领万科成为中国房地产领军企业。

  即便年近70,也依然坚持学习,并决定克服哑巴英语,远赴哈佛留学,体验一下什么是后进生。

  “意识到差距,所以学习。”王石如是说。

  于王石而言,事情没有边界,时间也没有边界,最重要的是要向前跑。不甘平庸的野性之心,让他看得更为长远,目标一旦确立,就极其专注。

  2.不畏疾病,坚持挑战生命极限

  1995年,王石突然觉得左腿疼痛难忍,经过检查发现,那是血管瘤。这就意味着要避免剧烈的运动,并做好随时瘫痪的准备。

  但王石保持着超乎寻常的镇定,只要向他宣判的不是死刑,就永远有寻梦的机会。

  为了实现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梦想,王石毅然决然远去西藏。面对山上异常恶劣的天气,他回忆到,当时特别想坐下来,但受过的登山训练告诫着自己,绝对不能坐下,否则就再起不来了。

  “我们知道我们会死,但在死亡之前,你希望什么呢,你希望做你想做的事情。”王石如是说。

  2003年,王石成功站上珠峰,52岁的他成为当时中国登顶珠峰年龄最大的登山者,这在所有人眼里是一次勇敢的尝试,但在他眼里,这只是一次对生命的挑战,也是另一种人生体验的开始。

  “登山好比浓缩的人生,虽不知道结果,但只要坚持,终会成功。”王石说道。

 


  3.从功利心到不再计较

  1984年万科成立,1998年成为中国上市公司中最大的房地产公司,2017年6月,王石正式自万科谢幕。宣布的时候,他的内心很平静,但随后几天又有些失落。

  他遇到了一个终极问题:对许多企业家来说,不是企业离不开你,而是你离不开企业。

  王石想很潇洒地放下,很简单地克制,但同时他也明白:克服和放下的同时,也就意味着要给自己开辟一个新的天地,到社会上开辟一个可以发挥作用的场所。

  于是,他开始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,投身到做公益、做慈善上:宣布担任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。

  随后,他逐渐拥有越来越多公益组织的头衔: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理事会主席、红树林基金会会长、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第二任会长等。

  曾有人称他为“公益领袖”,但对于68岁的王石来说,前方的道路还很长,一切才刚刚开始。他曾把自己比作是个“青涩的苹果”,很不成熟,对很多事情认识还很幼稚,而现在,他觉得自己成熟了。

  4.老兵新途,人生不应止步于此

  时序变迁,岁月流逝。王石的前半生,大多数人都有所了解,直至万科成立,他又迎来人生中的高光时刻。

  从懵懂走向成熟,王石的个人经历又何尝不是时代发展的印证,筚路蓝缕、九死一生、波澜壮阔,他代表的是一代企业家的奋斗史。

  王石的老朋友褚时健74岁才开始种橙,开始第二次创业,终成一代橙王。90岁高龄,依旧在研究家族事业如何走。

  褚时健曾言:“人步入老年,应该积极起来,既要健康长寿地活着,还要活得有意义。不做贡献,不创造价值,没有意义。”

  王石曾在演讲里描述过他的第三阶段:“原来没有准备66岁从万科辞职,比我计划的早了4年,现在还在适应。第三阶段要有愿景、要对社会有贡献、要善待自己的身体。”

  他身上有一种钻研创新精神,所以产品才能保持创新,不跟随不模仿,最让人感动的是他对社会对自然的责任感,也正是因为这种责任感,王石并不打算止步于此。未来,正在来。

  王石曾颇具戏谑性地称自己为“顽石”,顽固不化的一块石头。

  于王石而言,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曾经是有棱有角,非常坚硬的,然而随着生活的磨砺,却都圆滑了。而他,仍庆幸自己还是一个有棱角的石头,有毅力敢坚持,有目标守原则。